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30年後的世界》之讀後心得〈編號:NO.031〉

30年後的世界,有想過嗎?會是個怎樣的世界?

為了慶祝成立30週年慶,九歌出版社與《文訊》雜誌合作以<30年後的世界>為題,分別以民生、文化、環境作分類,邀請各界精英共30人執筆,書寫飲食、愛情、文化、宗教、環境等30種主題的專文並集結成冊。雖然2038年的世界是我們目前無法去驗證的,但是藉由遍布不同領域及行業的作者,呈現出的多元化文字也讓我們藉由想像力,先行瞧見了「30年後的世界」。

民生篇
以民生的食衣住行乃至兩性生活、宗教與生死做闡述。食衣住行,民生四大基本需求,至21世紀的今天,發展已將至極致。穿著與居住,愈來愈趨向於復古、返璞,簡單舒適就好。飲食與交通,卻是走向極端化。近年來的分子廚藝,把飲食視為藝術品,改變原本食物的型態就是要給人見山非山的意象。旅遊交通上,或許哆啦A夢的時光機和任意門不再是童話,人也可以分子化,分散再還原,不管到哪裡都是方便又快速。兩性生活,一只婚書該是極為慎重的。一夜情、同室居住,這叫正常生活。宗教信仰與生死學,經過這些年來人類迫害地球造成資源枯竭與社會政治的衝突,應該也要領悟了慈悲是發自內心的真誠認同。生死更是形式意義,壽命或許延長了,疾病卻不見得會少。

文化篇
生活基本需求無虞,接下來就是教育與遊樂了。30年後的聲光影像:電影,該是隨時帶著走,手上有數位接收器,想互動、要感官、虛擬實境也可呈現。音樂,不只是靜態的聆聽,要和演出者產生共鳴並創造新音樂不是不可能。與網路視訊結合的戲劇,人人都會是主角,只是,或許你並不想當劇中人物。文學,可能會產生跨越國族的作家,跨語言、跨國家、跨族群、雜揉多語的書寫方式將會是常態。報紙、出版,網路、數位化時代後,更新速度不如人,雖不至於消失只是漸進衰頹。30年後的圖書館,實體館藏越來越少,可能只是一個充滿伺服器的建築物。博物館,若能脫離政治干預而獨立專業運作的話,必定因為它的文化保存、傳承而更受重視。

環境篇
衣食足,育樂豐之後,總該關心我們生活的週遭了。以金門為例,經過數個世代的努力,或許30年後人們所認識的金門將不再是戰地印象。家庭組成的變遷,不婚不生將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家庭發展特徵。建築的結構與造型,綠建築或許普遍,然寸土寸金的生活空間恐怕仍是鴿子籠吧!在環境生態上,目前地球暖化現象所帶來的多方面惡化影響是大家所擔憂的,30年後的地球是否還有冰山、海洋上的島嶼如台灣還存在嗎?會不會到那時20℃的氣溫就是冬天最低溫?

九歌出版社邀請各界的名家學者,針對30種主題各自提出對30年後的構思。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實事求是的印證、未雨綢繆的省思,行筆到最後回到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地球的永續生存。書中各界人士提到的對於各領域的觀察,立足點就在30年後地球是否還有那個條件能供應我們?是否還有那些資源能滿足我們?發揮你的想像力,構思ㄧ張30年後的藍圖,至於能不能成真,就從自己隨手做起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