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8日 星期三

《料理絕配》之觀後感想〈編號:NO.015〉

劇中有一幕,女主角把生牛肉直接丟到客人桌上,劇情表示是誇張了點,但是那位客人點的熟度其實是有害胃腸的,她大可以不要那麼激動,而是應該好好跟客人溝通看看。其實做為一個料理者,要求完美,那是好事,因為這樣可以料理出很多好吃的東西,吃到的人會很幸福的。但是每個人的味蕾是不一樣的,在好吃的料理也是會有人說不喜歡的時候,所以不管料理人是誰都應該有虛心接受別人批評以及改進自己。

站在工作領域裡來看,對下屬有所要求是應該的,但是缺乏人情味可是很糟糕的事情,雖然把事情做好就好,何須管什麼人際關係,但有時候當一個不討喜的上司,是會影響到工作團隊的士氣。待在廚房既熱又累,如果工作氣氛不是很好的話,那做出的料理是不會美味的,因為缺少了歡喜愉悅的心情下去料理。

自己本身也有在煮菜的習慣,雖不是厲害到可以當主廚,但是料理裡加入愛做出來的,吃的人是會感受到的,這是一種無形的調味料。

就好像媽媽希望自己的小孩吃的健康又營養,在食材選擇以及烹調方法上都會有所考量,在加上烹煮過程中媽媽的愛心與用心,才可以煮出小朋友愛吃的東西。想想,同樣的烹調法與食材,但如果料理的人不一樣,其實味道是會有所出入的。

男主角相比,女主角嚴肅,男主角活潑開朗,兩者就像調味料一樣可以相輔相乘。完美的料理加溫馨活潑的味道,兩人的不同風格,創造出第三種味道。

劇中,兩人和小姪女開了一間屬於三個人的店,那是間幸福的餐廳。因為有愛、有幸福。這讓我聯想到,台灣小吃,像是麵攤。通常都是由爸爸和媽媽兩人合作或者祖父創建的,一開始雖是為謀生養家,但換個角度想呢?等孩子長大之後,孩子也來店裡幫忙服務客人,全家人是這樣的一起為共同的料理努力,每當看到這樣的畫面,心中不禁暖暖的,且會有一股動力,那可能是三代共同的事業,三代情感的聯繫。撇開「賺錢養家」這四個嚴肅又沉重的字眼,如果把她假想成是一家幸福凝聚的象徵,那這樣的小小麵攤,就不會只是為了賺錢養家的麵攤,而是一家人用愛去經營的麵攤、用愛凝聚的麵攤。

我覺得料理其實就是聯繫感情很好的方法,是一種人文藝術的延伸。劇中兩位主角也因為料理的聯繫而結成連理。就好像台灣人與台灣小吃之間濃厚的感情一樣。當我們喜歡吃住家附近或某夜市的小吃,而常常去吃,久了,還跟老闆有了認識,不是嗎?這是一種多麼巧妙的情感與緣份阿。

記得曾經電視節目訪問小吃攤老闆,有些老闆賣小吃不只在於賺錢,而是希望有人喜歡他的料理,看到吃客人說好吃與那幸福的模樣,對他來說是最好的回饋了,更是一種心靈的踏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