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當幸福來敲門》之觀後感想〈編號:NO.039〉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看過了這部《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滿感人的生活小品。故事講述了一個美國黑人、聰明的推銷員,在生活遇到了種種的考驗與挫折-面對賣不出的儀器、還不清的各種生活費用、妻子的離棄等等,但是他仍嘗試克服這一切,因為他還有一個五歲的寶貝兒子。當他失去一切的時候,他唯一擁有的,是兒子對他的信任與愛。因此,他竭盡所能,不服輸地從困境中爬出來-無家可歸時,就睡收容所、地鐵站;沒東西吃時,就去救濟所排隊領食物。最終,他成功了,成為一名投資專家。

我個人給這部電影的評價是80分。雖然這是一部很普通的美式勵志電影,但是卻讓我看了有所收穫。我對男主角倒是沒什麽高度的評價,畢竟這樣的演技本來就是他應該有的,並沒有什麽突出的演技,反倒是小主角,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目光,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熟練的演技,而且不失童真,深深的感動了我。故事情節緊湊,不會讓人覺得拖拖拉拉而乏味。整部電影刻畫出了美國較爲多元化、多層次的社會,讓我對於該社會有一層新的瞭解。

這部電影是改編自真實傳記的。2003年,執行製片馬克•克萊曼在一檔叫做20/20的電視節目上看到了克裡斯•加納的故事--25年前,這個無家可歸的男人,為了自己的兒子和信念,拼命努力,從噩夢般的困苦中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最終成為了著名的投資專家。他和兒子感人肺腑的父子深情、他自身的不懈努力讓克萊曼瞬間感動落淚。因此,才將這個故事拍成電影。

電影呈現了美國社會貧富懸殊的情況。有人可以窮到必須住在收容所,而有些人卻有錢到坐包廂看橄欖球賽。由此可見,社會是現實的,沒有人會無條件的幫你、提攜你,只有你自己才能救自己。男主角一直堅信著“只要今天夠努力,幸福明天就會來臨!”而最終他是真的成功了。我覺得,從這部電影可以看到一定程度的反諷意味,男主角一再地提到獨立宣言中的幸福,一再地對於總統能從中找到幸福而感到好奇。或許,領導者總會把未來說的很美好、政策實行得非常好,但是,我覺得一個社會的整體狀況並非簡單的幾句話就概括得了的。同樣的美好,對於各階層不同的人來説,有著不同的定義、不同的要求。因此,當貧富兩階層的人進行交流時,我們就可發現當中的懸殊,一個行政總裁或許把某件事當成小事,但是對於一個實習生來說,卻是等著救命的。當電影中的父子在追巴士時,行政總裁正駕著開篷跑車與家人共用天倫樂,真的很諷刺。不過我真的很佩服男主角的毅力,以及在面對事情發生時的彈性。我想也是因為這樣,上天才眷顧了他。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應該都要對自身所擁有的一切感到珍惜,畢竟,我們擁有的已經不少,衣食住行沒有需要擔憂的。因此,記得用感恩的心,去珍視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另一方面,我覺得當一個人失去一切的時候,家人的支持與信任真的很重要。對於一個父親來說,兒子給予的信任與愛一定是最珍貴的禮物了。戲中的小主角讓我覺得好貼心,乖巧的性格以及與其年齡不成正比的體諒,真的非常的難得。所以,看完這部電影,我突然醒覺家人、親情的重要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