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俾斯麥說過一句話:「愚人說他們從經驗中學習,我則寧願利用他人的經驗。」所以我喜歡在圖書館中尋找在各領域頂尖的高手經驗所匯集而成的書本或是影片。
「巧克力大戰」其實一開始會想看這部片子只是單純的喜歡巧克力,喜歡巧克力那種入口即化、令人陶醉的感覺,但是看了這部片子之後才發現巧克力的世界也是很複雜的。這部片主要內容並不是教導人如何去製造巧克力,而是告訴我們在美國的兩大巧克力製造商:火星和好時公司,兩個公司在巧克力的銷售上的一場競爭大戰。在美國每一個人平均消費12磅的巧克力,這是一個多大的市場啊!火星與好時公司的目的在於盡可能的占領市場份額,占有率高所獲得的利潤是算不完的。
當我們走進任何一家糖果店、甚至是便利商店,都有巧克力的存在。而巧克力又是如何被引進美國成為現在家喻戶曉的「巧克力」呢?答案是由希爾頓赫爾希,是他將巧克力帶入美國發展。赫爾希對於製作糖果有十分高的天份,在三十歲時已經成為了「焦糖之王」,有著數不清的財富,在一次展覽中赫爾希發現了德製巧克力製造機,他對於巧克力的香氣與味道無法自拔,所以他毅然決然的放棄焦糖事業,轉而投入發展巧克力事業。在經過無數的研究之後,他終於研發出一種帶著酸味的巧克力,稱之為「好時排塊巧克力」。雖然這種帶著酸味的巧克力雖然被歐洲人取笑是發酸的牛奶味的巧克力,但無庸置疑的是這巧克力為荷爾希帶來極大的財富。赫爾希賺取了無數的金錢,但是他這個人是一個很特別的人,他的價值觀與其他人不太一樣,他不只是想賺錢,他更想創造一個烏托邦!於是他由公司的金錢來建造一所學校-「好時工業學校」。赫爾希的一個遺憾就是他並沒有小孩,所以這所學校專門收無父母的男孩,培育他們、教育他們。讓人感受到他並不是一個只專注於奪取利益,沒有人性的人。
希爾頓有個大將就是他的總經理威廉墨里,他為公司賺取了財富,但是他了解自己並不會繼承好時公司,剛好又在那個時間點,父親也是知名糖果商「火星」公司的老闆的福瑞斯馬爾斯,來向他表示合作意願,於是老墨理的兒子-布魯斯墨理與馬爾斯合作創出了現在家喻戶曉的牌子「M&M」。「M&M」在戰時是部隊的主要零食來源,但戰爭結束後產量就下滑,所以馬爾斯就將目標轉向小孩,但是想要吸引小孩,就必須先通過一關,那就是他們的媽媽。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口號:「只融你口,不融你手!」,這個口號讓馬爾斯嘗到勝利的滋味。也流傳至今,大家都朗朗上口!馬爾斯在父親過世之後,他想辦法拿回繼承權不在他身上的父親公司,正式讓「M&M」與「火星」合併。並且馬爾斯認為電視廣告是非常重要的,於是他創造出「M&M」的卡通人物,此舉讓火星公司更上一層樓,而且這卡通腳色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可愛黃色MM與紅色MM。
一開始火星與好時其實是很好的合作夥伴,但是馬爾斯太想成功,想超越好時,所以就斷絕與好時的合作關係,不在向他們購買原料,甚至將合夥人好時總經理兒子布魯斯給踢出火星公司!馬爾斯我認為是個太過偏激、太過追求成功、追求利益的人,為了追求利益不惜放棄所謂的人性還有道德倫理,但是馬爾斯這個人卻又有很好的頭腦,真的是很令人惋惜。但是這就是現實,在現實的商場中都會拼個你死我活,假如說馬爾斯能夠善用他的頭腦但又不會太過殘酷的話,他也許會更加的倍受尊敬,只是如果這樣的話我相信他不會到達今天的成就,這真的很矛盾。
在馬爾斯斷絕與好時的合作關係時,赫爾希剛好過世,總經理墨理也退休,好時陷入危機,此時,一位就讀赫爾希創立之學校的人-比爾接手好時公司。雖然比爾解決了好時公司的窘境,但是又遇到可可豆價值攀高、政府傳達了「糖果=不健康」這種負面觀念使得糖果製造商的營業額都下降。直到八零年代,巧克力的評價才又回升。在歐洲,巧克力一直是皇族的最愛,GODIVA將巧克力推入美國定位與香檳、魚子醬同等級,將他推銷給巧克力行家。並不是那種美國排塊巧克力,而是材料高檔、外觀精美的巧克力。這時,巧克力的市場才又回復,而兩大公司還是佔美國糖果是場的百分之七十五。好時主要在美國的市場,而火星在美國雖然沒有多餘好時,卻在全世界發光發熱。
至今,巧克力大戰還在繼續,巧克力比起以往更加熱門。一個小小的巧克力,卻有著這麼多錯綜複雜的故事。不管是在美國還是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巧克力無庸置疑的是一項令人又愛又恨的東西,愛得是它如此美味、如此令人垂涎;恨的則是它讓人無法停止對它的渴望。但是我在品嘗這些巧克力時都沒有想過這背後這麼激烈的競爭!或許下次,我沉浸在巧克力的幸福中時,可以好好想想這巧克力的背景與故事!讓我更珍惜這令人陶醉的巧克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